产品中心
jinnian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
流感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23年12月17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承办的“医防协同 提升防治流感能力”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行政部门负责人、各级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医疗专家等嘉宾参会,共同围绕流感医防协同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
大会同期举办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如何加强医防协同,提升流感防控管理水平”和“在流感高发季节,如何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药物储备和监测工作”进行分享和探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指出,目前到了往年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甚至是多种病原体叠加的形势。这种情况下,要关注医防协同融合,关注诊疗过程中体系的构建、院内的统筹和诊疗的同质化,最重要的还要关注重点人群,降低因为流感所造成的重症、死亡的比例。“一是防,接种疫苗、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这些预防措施是放在第一位的。一老一小,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是流感重症的易发者,需及时接种疫苗、患病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二是治,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诊疗格局。呼吸道感染疾病大部分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缓解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就诊压力。应对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需要发挥院内统筹的机制。第一增加诊位,扩大就医空间;第二优化流程,边检测边诊治,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第三同质化诊疗,无论是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都要按照诊疗方案提供同质化的诊疗。”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预警处处长马斌指出,“近几年来,流感防控从单向干预或治疗向综合管理措施转变,采取了强化监测预警,针对免疫重点人群,推进多病共防、规范疫情处置、落实医疗救治、广泛宣传动员的综合举措,明显改善了流感防控的整体效果,有效降低了流感防治全链条的健康成本。目前,流感监测系统已经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泛、日常运转最良好的传染病主动监测系统,累计覆盖了1108家哨点医院和402家网络实验室。”
北京市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纪晋文指出,“流感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疾病本身带来的影响,包括对健康的影响、疾病负担对社会的影响;二是流感带来的次生影响,比如在流感流行季药物储备不足,患者买不到药;三是需要关注病毒变异可能引起大流行的风险。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病例激增的就诊需求,需加强医疗资源的布局和扩容,积极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利用医保价格的杠杆将病人分流到基层,比如制定短期医保政策,原来在基层报销90%,涉及到流感的提高到95%,有助于分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指出,整个流感防控链条上,从临床医生来讲要四个早,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在流行季节出现临床症状,一定要早一点做出临床诊断,不要过度依赖于仪器、依赖于检验结果。对一老一小、孕妇、有免疫缺陷的这几类高危人群进行差异化、分层化的管理,对普通患者尽快开完药回家。预防除了接种疫苗之外,家庭药箱里还可以放入抗流感药物,家里有人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其他人可以按照规范早一点预防。”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长闻浩分享了关于医防协同的三点思考,“第一,目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主要围绕住院病人手术比、微创手术比,但在公卫内科方面偏弱,亟需增加比重;第二,疾控部门应持续保持主动性,与医疗机构信息共享,指导医院的诊疗方案;第三,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治疗方案的同质化、临床路径的标准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高燕同样指出,“我国流感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已经把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明确地列入一线治疗药物,实际上,它们不仅仅是治疗药物,同时还是暴露后用药非常重要的选择。高风险人群一旦感染以后,很可能会发展成为重症流感,暴露后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这也是近一两年抗感染领域重要的进展和理念的更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指出,不论医防,都需要合理用药,遵循统一的指南和共识,推进用药的同质化。“在流感高发季,药品储存的也相应增大,我们医院重点药物通常会储备一个月的量,但医院的空间和储存条件有限,希望将来能够不断完善措施,在政府指导下,医疗机构、药企等多方合作,把药品储存好、保管好,保障它的质量和快速送达患者。”
为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将于近期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开展以“医防协同 提升防治流感能力”为主题的系列研讨会、培训会、案例梳理推广、媒体宣传等活动,助力我国流感防控和救治体系能力的高质量发展。